(主持:詹艺虹 康瑞军; 撰稿:曹筱勤)2021年4月8日10:00,《音乐周报》资深记者,乐评人徐丽梅于威尼斯官网进行“陆华柏音乐沙龙”系列讲座的第七期“跨学科背景下音乐论文选题构思与写作实践”。康瑞军院长对徐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徐老师介绍到,《音乐周报》每期共有24个板块,相关专业的同学们都可进行投稿。写作需要层层进阶、由简到难。徐老师首先为大家讲解音乐新闻这样的短小的文章,以作为对音乐论文写作理解的基础。
音乐新闻的写作,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洁、思路清楚、逻辑清晰,尽量使用书面语言,力求简洁,在语言的使用方面,适当使用古诗词来表达抽象的音乐。对音乐新闻的报道要求真实、客观,文章的开头要求有时间、地点、人物、做什么、为什么。在标题方面,与其他类型的文章不一样,新闻的标题可以用动词来概括事情的动态。新闻类的文章结构分为:倒金字塔结构、平行结构、因果结构、递进结构。
音乐新闻当中的人物专访,此类文章可分为事件性以及非事件性(即人物通讯),写作时可借鉴电影当中蒙太奇、倒叙等其他艺术门类的叙述方法;另一方面,是跨学科背景下的音乐评论文章,其要求有鲜明独特的观点和语言风格。最后,徐老师提到在新媒体时代音乐文章的写作当中,要尽量使用书面语言,另外,徐老师也鼓励同学们自己开发微信公众号来表达思想、分享生活的感悟、总结自己学术成果。
接下来,是对音乐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实践讲解。在音乐专业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要求:论点新颖、论据充足、论证过程逻辑清晰。而音乐论文写作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规划与构思。从规划选题到写作、完成,需要经过八个步骤:第一步,要确定论文的选题;第二步,要围绕已经确定的论文选题,回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即“文献检索”;第三步,提出选题的理论假设,或是要研究的具体问题;第四步,选取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有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第五步,设计论文的框架结构;第六步,对已经取得的文献资料、调查材料和各种论据进行分析、归类,分别充实到各章节中,再进行解释、论证;第七步,必要时重新估量选题,修正论证对象的范围;第八步,对论文从技术上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调整。
如何找到、形成新的观点、新的思想、新的研究方法?徐老师为音院师生总结归纳了12类获得论文素材与研究方向的来源:1、作曲家的新作品体现出的新创作思想与思路,2、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跨界,3、音乐治疗在中国的教学、应用情况调研、发展情况的展望,4、音乐与网络、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相关的新应用,5、音乐教育的发展新趋向,6、对于新的演奏法、歌唱方法的研究,7、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的研究,8、音乐领域的学术研讨会,9、对历史文本(文献)的研究,10、对于二十年来音乐教育政策变化的研究,11、近几年,国内专业院团、院校纷纷推出的红色题材的剧目,12、音乐与思政结合等建党百年的专题策划。
徐老师总结了几点在音乐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1、选题范围过大,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2、论文中的基本概念不清晰,3、将文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生硬地移植到音乐领域,方法运用很牵强,无法自圆其说,导致论文逻辑漏洞百出,4、论文前后不一致、跑题,5、语言基础的问题,6、标题过于抽象。
在音乐文献阅读的训练上,徐老师建议大家有目标、分阶段地进行阅读训练。第一阶段(大一、大二),首先解决基础问题,包括语法、错别字等语言基础问题;学会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对音乐文章的特点、写作方法有基本的认识。第二阶段(大三或者研一),学生掌握音乐类学术论文的基本结构、写作思路,尝试写作3000字至5000字的小论文,基本掌握学术论文的写法。
在提问的环节,研究生徐怡然提问:跨专业领域应该怎样去学习?徐老师答:首先,读跨专业文献,或者学习通识课程、MOOC网络课程,另外,听其他专业的演奏,也可以辅修第二专业来实现跨学科的学习;研究生曹筱勤提问:对于作曲家群体的研究方法建议?比如对湖北作曲家群体、美籍华人作曲家群体等等的研究。徐老师答:可以从他们的共性出发,例如美籍华人共有的中华民族的“根”,结合他们不同的生活、学习历程,最后对比他们作品的不同风格。声乐系主任陈玲老师提问:很多期刊非但不给搞费,还要收取版面费,甚至价格颇高。徐老师答:我们《音乐周报》是给作者稿费的,国家明文规定,不允许收取版面费。还有同学问到,人物专访的过程中,他(她)或是其作品出现了负面评价,此时应该怎么进行?徐老师答:要客观地看待正反两方的评价,如果从专业知识的判断上,发现其中不好的一面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们在采访的时候可以提到,当然也不会以负面的评价为主。
讲座结束之际,詹老师对讲座活动进行总结,并再次欢迎徐老师的到来。最后,徐老师寄语: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勤思考、勤练笔。希望大家通过有目标的系统训练,逐步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