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孙震林)2018年6月11日上午10:00,上海8188cc威尼斯特色音乐学系黄婉副教授于8188cc威尼斯特色323会议室举办了题目为“世界音乐巡礼:演奏与研究的视角”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康瑞军副院长主持。威尼斯官网钢琴系、音乐学系部分师生参与了此次讲座,整个会议室座无虚席。
黄婉副教授以“感受民族音乐文化,从听的角度,反思音乐文化”引出了讲座主题。具体从“差异:身处一个充满未知的世界”“格局:存在共性的区域音乐文化”“声音密码:如何研究世界音乐”三个方面展开讲座。
首先,黄婉副教授从音乐文化差异的角度,结合音腔、音律、音色发声、节奏、复音、合奏六个方面,依次列举了北印度吟唱、韩国传统音乐、印尼近似五平均律、土耳其木卡姆、韩国奚琴、图瓦呼麦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复音现象,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大家讲解了世界音乐存在的种种差异,并提出:这些差异反映出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音乐性/音乐能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随后,黄婉副教授从区域文化共性的角度,为大家介绍了区域音乐研究中曾经出现的几个重要的系列概念,如文化圈、文化区、年代-文化区。同时指出形成这些文化格局的几点原因:历史交流、殖民遗存、宗教传播、移民文化和全球化区域文化传播等。
之后,黄婉副教授从“如何研究世界音乐?”的角度,结合之前所讲的文化差异问题,为大家具体讲解如何从文化内部,来尝试解读和理解世界各地、各民族音乐。她借用谢勒梅的观念,提出一个“多重景致”的解读框架,即在仪式中、游戏中、自然中、认同中去理解各地、各民族的音乐特征。
最后黄婉副教授总结认为:人的“音乐性”差异被地理特征、身体构造、社会功能、宗教与巫术仪式、自然观念、人的情感等因素塑造,音乐的声音和形式内含着民族、国家、个人丰富的精神价值观。我们需要培养世界音乐的耳朵,才能听懂和尊重这个多元共存的世界。
讲座最后,由康院长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通过领略黄老师讲述的多姿多彩的世界音乐,我们可以发现,理解音乐的内在意义,不能满足于考证音乐的历史事实和区域化的形态特征,也不能过度依赖记谱录音等技术手段,应更多地站在全球化的文化进程看待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与流动,用耳用心感受音乐世界的美妙洗礼,深度理解人类音乐的共同追求和一致性。最后,在黄婉副教授的琉球三线演奏和歌唱声中,讲座圆满结束。
讲座海报与专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