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商韫雪 摄影:赖启德)2019年6月27日晚19:30,由8188cc威尼斯特色钢琴系副教授刘珂老师带领的本科15、16、17、18级及17级硕士研究生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实践系列音乐会(三)之王建中作品专场在音乐厅顺利举行。
(合照一张)
音乐会开场,刘珂老师走至音乐厅中心,表明此场教学实践系列音乐会的初心是向已故的老一辈作曲家王建中先生致敬。本场音乐会精心挑选了王建中先生在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既包括一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又包括一些相对生僻少弹的作品,如《变奏曲》《托卡塔》《蝶恋花》《诙谐曲》,还包括经典的获奖作品《情景》。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演奏与学习,希望大家能感受和感悟到王建中先生在不同时期音乐创作的语言、音响及风格的转变。
音乐会之初,首先为大家带来的由2017级音乐学钢琴专业的唐嘉欣演奏的《变奏曲》。这首曲子篇幅小、结构简单,却是王建中先生将中国音乐审美与欧洲音乐结合的最初尝试。作品主题带有江苏民歌特点,旋律进行特征是五声性级进,节奏型前16后8更是贯穿全曲。唐嘉欣同学为我们娓娓道来了全曲的五个变奏。
紧接着是2018级本科生吴晓可同学演奏的《托卡塔》。王建中先生这首作品的素材灵感是源自于民歌和劳动号子,并通过“托卡塔”的写作手法展现出来。在吴晓可同学演奏下,我们聆听到了民歌的乡村质朴、号子的铿锵有力,似乎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热火朝天劳动的氛围。
(演奏者照片1、2)
音乐会之中,为大家展示的是王建中先生中期的两首耳熟能详的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与《百鸟朝凤》。先是2017级研究生余梦瑾同学演奏带了《梅花三弄》,一首古琴曲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作品主题三次出现,通过模仿古琴的音响,为听众们展现了梅花之高傲与自洁的精神形象。而后,18级本科生张子玮演奏带来《百鸟朝凤》。“钢琴化”手法将原曲唢呐技巧的吐音与特技吹奏表现的淋漓尽致。听众们在曲中感受到了百鸟朝圣的一片热闹之景。
(演奏者照片3、4)
音乐会的尾声,呈现的是两首极具现代风格的作品——《诙谐曲》与《情景》。这类作品掌握难度大,和声的无调性与音乐追求的是音响效果都很是挑战,先是16级本科生同学张雨潮演奏了一首《诙谐曲》。此曲运用了相当多的中国乐曲传统的发展理念,集合了音级理论、中国调式、十二音技法、起承转合结构、自由节奏等等为一身。随后,15级本科生徐楠演奏带来《情景》一曲。这首曲子,王建中先生专门为之设计了两个四音列构成的人工调式,是为了应邀94年中国首届国际钢琴比赛而作。音乐中的大小二度相互映衬彼此循环以及收尾的二音的减八度音程,为现场听众们带来了一个丰富而又多变的音乐享受。
(演奏者照片5、6)
音乐会最后的压轴,是刘珂老师带来的作品《蝶恋花》。这是整场音乐会的高潮,全场气氛达到最炽热期待。这首作品是王建中先生改编曲作品发展到后期的封笔之作,根据赵开生所谱的评弹曲加以改编,原曲则源自我国伟大领袖毛泽东先生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全曲在结构上保持了原苏州评弹曲的散—慢—中—快—散的结构。刘珂老师的演奏时而激情澎湃,时而抒情梦幻,其对自由散板节奏的把控,对三弦、琵琶音色的模仿,对评弹唱腔中滑音的处理等,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音乐的气韵。
(刘珂老师演奏照片)
最后,"多维视角下的中国钢琴音乐变迁研究"青年学术团队实践活动之刘珂中国钢琴作品教学实践系列音乐会(三)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团队成员及钢琴系老师们上台合影留念!
(全场合照)